Author: Yerzat Meirambek

  • 金卡降價:從500萬美元到100萬美元

    金卡降價:從500萬美元到100萬美元

    最近,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正式推出所謂的「金卡」(Gold Card)簽證項目。相比年初提出的原始版本,如今的金卡價格大幅下調,從最初傳出的 500 萬美元降至 100 萬美元(個人)和 200 萬美元(公司贊助員工)。這一「打折」政策引發了全球移民圈的廣泛關注,也讓不少華人開始問:這是不是一條新的移民捷徑? 從500萬到100萬:政策的轉折 年初媒體爆出「500 萬美元買綠卡」時,很多人覺得這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概念,很難真正落地。現在的調整讓金卡看起來更接地氣,至少在數字上不再遙不可及。而且,500 萬美元的版本並未徹底消失,而是被轉化為「鉑金卡」(Platinum Card),主要針對超高淨值人士,未來可能附帶稅務或居留便利的特殊待遇。不過,對於大多數申請人來說,如今的 100 萬美元門檻才是重點。 與EB-5投資移民有何不同? 大家熟悉的 EB-5 投資移民要求申請人在美國投入資金並創造就業崗位,審查複雜,排期漫長。金卡則更像是一筆「捐贈」,無需證明就業創造,也沒有複雜的項目要求,看似流程更簡化。 但這種「用錢買身份」的方式,法律爭議依然存在。畢竟,美國的移民體系原本強調就業、家庭團聚、人才引進,而不是單純靠金錢。國會是否接受,法院是否認定總統有權設立新類別,都是後續可能的變數。 對於有實力的申請人來說,這是一條更直接的路徑。尤其是企業贊助型金卡,公司為員工支付 200 萬美元,就能幫員工拿身份,並且名額可轉讓,這讓不少跨國企業眼前一亮。然而,風險同樣顯而易見:法律挑戰:政策是否最終生效,還要看國會和法院的態度。排期問題:即便交了錢,如果所屬國家簽證排期緊張,仍可能要等。身份可撤銷:金卡身份並非「鐵飯碗」,若出現安全或違法問題,美國政府可隨時取消。資金不可退還:如果政策被叫停或者申請被拒,捐贈款項可能無法退回。 對於華人群體來說,面對金卡新政,首先需要保持冷靜,不要因為「打折」就盲目行動。畢竟目前細則還沒有完全明確,未來仍有很多可能變動,因此最明智的做法是持續關注官方公告和政策走向,避免倉促決定。其次,即使金額從 500 萬美元降到了 100 萬美元,這對大多數家庭而言仍然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申請人需要認真評估自身的經濟實力,考慮資金的合法來源、家庭整體的財務安排以及未來可能涉及的稅務義務,確保自己在心理和實際操作上都做好準備。再次,金卡並不是唯一的移民途徑。對於大多數申請者而言,職業移民(EB 系列)、親屬移民、以及特殊人才類移民依然是更加穩妥和主流的選擇。因此在做決定時,不妨多渠道並行,綜合比較各種路徑的可行性和風險。最後,不容忽視的是稅務與合規問題。金卡涉及的捐贈款項必須來源清晰、合法合規,否則即便申請獲批,也可能因後續審查出現風險。同時,捐贈資金也可能帶來未來的全球稅務影響。因此,提前規劃稅務和資金安排至關重要,最好在專業律師和稅務顧問的協助下制定方案,以免留下後患。 「金卡」從500萬降到100萬,確實讓人覺得更有「落地感」。但它是否會真正成為新移民通道,還是會在法律挑戰和實際操作中遇阻,現在還沒有定論。對於有實力的朋友而言,這或許是一扇新的大門;而對於大多數申請人來說,保持理性和謹慎,仍然是最明智的選擇。

  • 面簽新規:非移民簽證申請人必須在本國或居住國面談

    面簽新規:非移民簽證申請人必須在本國或居住國面談

    最近,美國國務院在 2025 年 9 月 6 日公布了一項新規:今後所有的非移民簽證申請人(包括 F、J、H、B 等簽證類別),都必須在申請人的國籍所在國,或者長期居住國的美國使領館參加簽證面談。換句話說,如果您是中國護照持有人,即使人已經在第三國生活、工作多年,未來申請美國簽證時,仍然需要回到護照所屬國或者您有合法長期居留的國家面簽,而不再能像過去一樣靈活選擇其他地區的美國使領館。這條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在留學生、出差人士、以及經常辦理美國簽證的群體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人擔心來回奔波增加了時間和經濟成本,也有人覺得這是美國政府進一步收緊移民和簽證政策的信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美國的簽證政策一向以「安全優先」為導向,尤其是在 9·11 事件之後,幾乎所有涉及入境的審查都趨向嚴格化。近年來,美國移民局(USCIS)和國務院反覆強調「國土安全」和「防範簽證濫用」,這一次的新規其實也延續了這一思路。根據國務院的解釋,此舉是為了減少「簽證購物」(visa shopping)的現象。過去,有一些申請人會故意選擇審查較為寬鬆、預約更快的國家或地區遞交簽證申請,這種操作在法律層面雖然並非完全違法,但容易被認為是「鑽空子」,有規避審查的嫌疑。而將面簽限定在護照國或長期居住國,就相當於讓簽證審查回歸「本源」,簽證官能夠通過本地的社會、教育、財務等背景材料,更全面地判斷申請人的實際情況和回國約束力。 現實影響:對申請人意味著什麼?對於大多數留學生來說,這條新規的直接影響就是——簽證續簽可能不再方便。以往很多中國學生在假期會選擇到鄰近的第三國(比如加拿大、墨西哥等)辦理續簽,一方面節省時間,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在中國簽證高峰期預約困難的情況。但新規實施後,他們可能必須回國預約和面簽,時間成本、機票開銷都會增加。對於在外長期工作生活的人士,如果沒有合法的「長期居住身份」,也不能在所在國申請美國簽證。這意味著,有些人可能需要為了一個短期商務簽證,專程回到護照國辦理。 法律依據與官方文件此次規定的法律依據主要來自於《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INA),特別是 INA 第 221 條,明確了簽證申請必須由領事官員面談審理,並且領事官員必須在申請人的國籍國或長期居住地受理。過去,美國國務院在執行上給過一定靈活性,但現在則是重新強調和收緊了這一點。根據國務院公布的通知,這項規定將會在《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上正式刊登,並在評論期結束後執行。 觀察與建議 從律師的角度來看,這項新規有幾個值得關注的要點:首先,它不僅僅是行政上的小調整,而是政策層面更進一步的收緊信號。美國政府在移民政策上強調「安全」和「本國利益」,幾乎成了未來幾年難以逆轉的大趨勢。其次,申請人需要更早做規劃。特別是留學生和外派員工,不再能臨時找個第三國遞簽,而是要提前規劃好行程、準備好更完整的本國資料。最後,對於有過拒簽史或者材料不夠充分的人來說,這項新規可能讓面簽難度進一步加大。因為本國的簽證官往往對申請人的社會背景、家庭情況有更直接的了解,審查會更嚴格。 雖然這項新規會給申請人帶來一定的不便,但它並不是無法克服的障礙。只要提前準備,確保材料真實完整,並且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申請策略,依然可以順利通過簽證審查。在當前政策環境下,保持資訊透明、合法合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作為專業的移民與簽證法律團隊,我們建議大家在規劃赴美行程和簽證申請時,及時獲取最新的政策資訊,必要時尋求律師的幫助,避免因為小的疏忽而導致拒簽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 移民局又出新規:繳費方式大升級,支票和匯票即將退出舞臺?

    移民局又出新規:繳費方式大升級,支票和匯票即將退出舞臺?

    在美國申請移民或簽證的人都知道,移民局(USCIS)的費用可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無論是遞交綠卡申請、工卡申請,還是各種請願和上訴,幾乎每一步都要繳費。過去這麼多年,大部分人還是習慣用支票(check)或者匯票(money order)來交錢,雖然看起來傳統穩妥,但也經常出現丟失、延誤、甚至被盜用的情況,導致案件被退回或者延遲處理。最近,移民局宣布了一項重大更新:從2025年10月28日開始,將不再接受傳統的紙質支票和匯票,取而代之的是更現代化、更安全的電子支付方式。 新規的具體內容 根據移民局的公告,現在申請人可以通過填寫並提交 Form G-1650(ACH 自動扣款授權表),直接從美國銀行帳戶裡扣除費用。這種方式相當於我們熟悉的「自動轉帳」,資金直接進 USCIS 系統,不再繞道郵寄。同時,移民局也保留了信用卡付款的管道。申請人可以使用 Form G-1450 來授權信用卡交易,哪怕是預付信用卡(prepaid card)也可以使用。 換句話說,以後繳費主要就靠兩種方式: 傳統的紙質支票和匯票將在 2025 年 10 月 28 日 後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為什麼會有這個變化?這項改革並不是臨時起意,而是配合拜登總統簽署的第 14247 號行政命令《現代化美國支付系統》(Executive Order 14247, Modernizing Payments to and from America’s Bank Account)。政府希望藉此減少人工處理支票的工作量,縮短處理時間,同時降低支付被盜用、丟失或造假的風險。 移民局發言人甚至直言:「現在我們超過 90% 的付款還是通過支票和匯票,這不僅效率低,還存在很大風險。美國人值得更安全、更快捷的服務。」 對申請人的實際影響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新規是個利好。再也不用擔心支票寄丟了,也不用花時間跑去郵局買匯票。尤其是那些遞交緊急申請的客戶,電子支付無疑更快更穩妥。 不過,也要注意幾點: 給近期有申請計畫的人建議 對計畫在未來一年內提交申請的朋友,我們建議: 這次 USCIS 的繳費方式改革,其實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舉措。對申請人而言,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速度快,安全性更高,也避免了人為操作的風險。當然,任何新系統在剛推出時難免會有適應期,如果您擔心出錯,完全可以尋求律師幫助,確保申請流程順暢。 在移民事務上,細節往往決定成敗。一張表格、一次付款的失誤,都可能讓案件延遲數月甚至被拒。如果您正準備申請綠卡、簽證,或者需要為家人、員工遞交移民文件,不妨提前和專業律師溝通,幫您規劃好整個流程,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華明勝律師事務所在加州多年深耕移民法務,我們熟悉 USCIS 的最新政策和實務操作,能夠為您量身訂製解決方案。如果您想了解如何使用新規下的付款方式,或者擔心自己的申請會不會因為繳費環節出問題,歡迎隨時聯繫我們。讓專業的人處理專業的事,讓您少走彎路。

  • 特朗普簽署十萬美金H-1B簽證新規

    特朗普簽署十萬美金H-1B簽證新規

    新規簽署與法律效力 2025年9月19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正式簽署了一項總統公告,推出針對H-1B工作簽證的重大新規。這並非國會通過的立法,而是總統依據移民法賦予的行政權力頒布的政策措施。公告全稱為「限制特定非移民勞工入境」,旨在改革H-1B簽證項目、遏制濫用現象,並宣稱要保護美國本土勞工。根據白宮公佈的資訊,新規已於2025年9月21日凌晨正式生效。這意味著自該時間起提交的新的H-1B簽證申請將受到新規約束,包括即將到來的2026財年配額抽籤申請。值得注意的是,該總統公告規定有效期為12個月(自生效日起算),除非後續延長。 H-1B申請費是否提高到每年10萬美元? 新規的核心變化是在現有申請費用之外,要求雇主為每份新的H-1B簽證申請額外支付10萬美元的費用。這一鉅額費用標準遠高於以往僅幾千美元的申請費,引發了申請人和雇主的極大關注。然而,需要澄清的是:這並非每年都要繳納的年度費用。根據白宮和美國移民局(USCIS)的說明,10萬美元費用是一次性的,按每份新申請收取,而不是每年反覆收取。特朗普政府最初的表述一度讓媒體和公眾誤以為「每年10萬」,但隨後白宮在9月20日緊急澄清,明確否認了年度收費的說法。白宮發言人卡洛琳·勒維特透過社交平台強調:「這不是年費,只在提交申請時一次性繳納。」因此,新規確立的是對每份新的H-1B申請增收十萬美元,一次付清,而不存在每年續繳10萬的情況。 新規生效時間及適用範圍生效時間:新規自2025年9月21日凌晨0時01分(美東夏令時)起生效。這意味著在此時間之後提交的所有新的H-1B申請(包括抽籤名額申請)都必須附上這筆10萬美元付款,否則相關申請將無法獲批,受益人也無法入境美國工作。美國移民局明確表示,2026財年的H-1B抽籤申請也在新規覆蓋範圍之內。不過,新規不影響在此生效日期之前已經提交的申請或簽發的簽證。公告也設置了12個月的時效,如無延期將於2026年9月21日失效。因此,如果不延長,新規主要影響2025年第四季度和2026年度的新H-1B申請。特朗普政府表示,未來還計畫透過勞工部和國土安全部推進額外改革,包括提高H-1B工資標準、按薪資高低優先抽籤等。這些配套措施尚在籌劃階段,但已預示H-1B制度可能迎來更嚴格的調整。 豁免條款與特殊情況一般規定:自生效日起,境外申請H-1B簽證的非移民勞工在入境美國前,其雇主須完成10萬美元付款,否則相關人員的入境將被禁止。但新規也設置了一定的豁免彈性:如果某些H-1B引進被認定符合「美國國家利益」,國土安全部部長可自行裁量豁免特定個人、特定雇主旗下的全部申請人,甚至整個行業領域的H-1B申請繳費要求。白宮在事後發佈的情況說明中證實,可根據國家安全和利益考慮,酌情允許個案豁免10萬美元費用。不過,「國家利益」的認定標準並未在公告中詳細界定,這意味著實際執行將取決於移民機關後續的指南和裁量。有分析人士預計,醫療、國防、網路安全、人工智慧、半導體和大學科研人員等領域的人才,可能有機會獲得此類豁免。不受新規影響的情形:新規主要針對新的境外H-1B申請,對於已經持有H-1B簽證的人群和某些情形,官方反覆強調不在適用範圍內。已在美國境內的H-1B持有人進行續簽、轉換雇主等,不涉及離境再入境,則不需要繳納這筆費用。持有有效H-1B簽證的在職人員正常出入美國不受限制,新規不會對現有簽證持有人返回美國時額外收費。任何在2025年9月21日之前提交的H-1B申請或已簽發的簽證,不溯及適用新規。綜上,新規主要影響今後打算從海外引進H-1B員工的新申請。對於美國境內的留學生、現有持簽人員來說,如果能夠不出境轉換身份或留美續簽,反而避開了這筆高昂費用。 各界反應與可能的法律挑戰 新規出台後,立即在科技行業和移民社群中引發震動。由於額外費用高昂,不少大型企業擔心該政策將衝擊自身業務模式。美國科技業長期依賴H-1B簽證引進高技術人才,突如其來的10萬美元費用令企業不安:一方面,對於像亞馬遜、微軟這類每年引進大量H-1B員工的科技巨頭,這將意味著上億美元的額外成本;另一方面,對於初創公司、非營利機構和公共部門來說,10萬美金/人的負擔更是難以承受。美國移民律師協會指出,此舉等於將H-1B項目變成富企玩的「付費遊戲」,許多承擔不起高額費用的雇主將被排除在外,不利於美國創新和偏遠地區的發展。對於有意申請H-1B簽證的華人留學生和在美工作的華人群體來說,這一新規可謂影響深遠。短期來看,新規大幅提高了透過H-1B留美工作的成本門檻,可能令雇主在招聘國際學生時更加謹慎甚至卻步。因此華人留學生需要提早做好職業規劃,儘量發掘留在美國工作的其他途徑(例如OPT延期、申請其他簽證類別等)。已經持有H-1B身份的華人專業人士則應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出境,儘量透過境內手續續簽或轉換身份,以規避潛在的新規費用影響。同時要及時關注美國移民局和白宮的公告更新。如果自身所在行業屬於國家亟需,不妨留意未來可能公佈的豁免申請渠道,準備好證明自身工作符合美國利益的材料。一旦有團體對新規提起訴訟並取得進展,申請人和雇主也應根據最新法律形勢調整策略。

  • 2025年10月的綠卡排期狀況

    2025年10月的綠卡排期狀況

    1) 親屬移民綠卡排期對於中國大陸出生的申請人來說:F1美國公民的成年未婚子女類別,表A前進了116日,目前為2016年11月8日;表B暫無變化。F2-A永久居民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類別,表A前進了518日,目前為2024年2月1日;表B則前進了113日,目前為2025年9月22日。F2-B永久居民的成年子女類別,表A前進了38日,目前為2016年11月22日;表B暫無變化。F3公民的已婚子女類別,表A前進了38日,目前為2011年9月8日;表B暫無變化。F4公民的兄弟姐妹類別,表A前進了7日,目前為2008年1月8日;表B前進了59日,目前為2009年3月1日。 2)職業移民綠卡排期請參見下圖移民局官網截圖,對於在中國大陸出生的申請者來說:本月職業移民大幅前進。EB-1類別表A前進了37日,目前為2022年12月22日;表B則前進了134日,目前為2023年5月15日。EB-2類別表A前進了107日,目前為2021年4月1日;表B前進了334日,目前為2021年12月1日。EB-3類別表A前進了90日,目前為2021年3月1日;表B則前進了375日,目前為2022年1月1日。EB-4類別非技術勞工的表A則前進了214日,目前為2017年12月1日;表B也前進了273日,目前為2018年10月1日。

  • 美國宣布審查 5500 萬簽證持有人:移民政策收緊下的生活影響與思考

    美國宣布審查 5500 萬簽證持有人:移民政策收緊下的生活影響與思考

    在近期的眾多的移民新聞裡,美國國務院的一則消息引起了全球簽證持有人的高度關注:美國政府將對超過 5500 萬名簽證持有人進行全面審查,以確認他們在入境或停留期間是否存在違規行為。消息一出,立刻讓很多在美的留學生、工作人士、探親旅遊的家庭,甚至已經拿到長期簽證的人,都感到一陣不安。畢竟,這不僅僅是一項行政措施,更是一次涉及數千萬人的「大篩查」。 背景:移民政策收緊的延續 如果我們回顧過去幾年美國移民政策的走向,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一個突然的動作。早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就大幅收緊了移民和簽證的發放標準,包括旅行禁令、學生簽證面試加嚴,以及針對特定國家的簽證限制。這次大規模的簽證審查,實際上延續了同樣的政策邏輯:以「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為由,加強對外籍人士的審查和管控。根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表述,這次審查將著重關注以下情況:簽證逾期居留(overstay)、涉及犯罪活動、威脅公共安全、與恐怖組織有聯繫,或者為恐怖分子提供支持。一旦被發現存在這些情況,簽證可能會被直接撤銷。這意味著,美國未來對簽證持有人的管理將更加動態化和嚴格化。換句話說,即便您已經拿到了簽證,也並不代表萬事大吉,未來隨時可能因為某些行為被「二次審查」。 法律依據與政策延伸。根據《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INA),美國政府有權在發現簽證持有人存在違規或不符合入境條件時,撤銷或拒絕延長簽證。特別是 INA §212(a) 中明確列出了入境不可受理的多項理由,包括刑事犯罪、國家安全風險、公共負擔等。這次審查,正是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進行全面落實。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務院表示,這一審查並非一次性的「運動式整頓」,而是將長期執行,屬於「持續審查(continuous vetting)」機制。這意味著每一個簽證持有人,都處於動態監控的範圍內。 對不同群體的影響那麼,這項政策會如何影響到不同群體呢? 對探親旅遊的人士來說,雖然短期停留看似影響不大,但「逾期居留」問題在過去就已經是移民系統最常見的違規之一。很多人因為簽證過期一兩天未及時離境,便可能被記錄在案,而在這次全面審查中,這些歷史問題都有可能被「翻舊帳」。 對留學生來說,最擔心的無疑是學業和身份的穩定性。很多學生簽證持有人擔心,萬一在學習過程中因為一些小失誤(比如兼職超時、資訊申報不全)被認定為違規,可能會影響他們繼續留學甚至導致被遣返。 對在美工作的群體而言,比如 H-1B 簽證持有人,他們的擔憂更多集中在雇主合規和個人行為上。如果雇主在簽證合規方面出現問題,員工也可能受到牽連。再加上目前美國就業環境競爭激烈,政策收緊可能進一步增加外籍員工的不確定性。 政策背後的政治考量從表面上看,這一政策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但從更深層次的角度看,它也帶有明顯的政治意味。美國移民政策的鬆緊往往與國內政治氛圍密切相關,尤其在選舉年,移民往往被拿出來作為焦點議題,以迎合部分選民對「國家安全」和「就業競爭」的擔憂。但問題在於,這樣的大規模審查,是否真的能有效提升安全,還是更多地製造了恐慌與不確定性?對於真正遵紀守法的簽證持有人來說,他們付出了學費、稅金、甚至努力在美國融入社會,卻也可能因為政策的變化而陷入不安。 對簽證持有人的提醒無論政策如何變化,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保證自己合法、合規。比如: 在這種不確定性加劇的環境下,專業法律服務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律師事務所不僅能幫助客戶理解複雜的移民法規,還能在突發情況下提供合適的應對策略。 美國宣布要審查 5500 萬簽證持有人,這一消息無疑讓全球的簽證持有人都神經緊繃。這既是美國延續移民政策收緊的體現,也是政治與安全博弈下的結果。作為個人,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加謹慎合規,同時學會利用法律工具保護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像華明勝律師事務所這樣的專業團隊,將成為很多人最可靠的支持。無論是簽證申請、身份維持,還是應對審查風險,我們都能為您提供專業的分析與應對方案,讓您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最大的安全感。

  • 移民申請費用新規出台:一文讀懂 H.R.-1 對大家的影響

    移民申請費用新規出台:一文讀懂 H.R.-1 對大家的影響

    在美國移民政策的歷史上,關於「費用」的變化從來都是大家最敏感、最關心的話題之一。無論是正在遞交綠卡申請的家庭,還是持有工作簽證等待身份調整的年輕人,甚至是尋求庇護的人士,每一筆費用的調整都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和未來。而就在 2025 年 7 月,總統簽署的《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H.R.-1)正式成為法律,美國移民局(USCIS)也在 8 月 21 日更新了相關政策,明確規定了一些費用的收取方式、費用豁免的範圍,以及如何認定申請的提交日期。這一系列新規,從根本上收緊了費用減免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未來很多申請人需要為他們的移民申請支付更高的成本,而無法再通過「申請減免」來降低負擔。對很多普通家庭來說,這不僅僅是法律文本上的冷冰冰變化,而是真真切切的錢包壓力。 新政策的核心變化是什麼? 根據 USCIS 的最新政策更新,凡是由 H.R.-1 規定的新增費用,移民局一律不得減免。過去,部分申請人如果符合條件(比如家庭收入低於聯邦貧困線 150%),是可以通過 Form I-912《費用減免申請》來請求豁免部分費用的。但現在情況不同了:H.R.-1 所增加的費用,不論申請人多麼困難,都必須全額繳納。舉個例子,以往一些低收入家庭在提交庇護相關申請或工卡申請時,可能還能通過申請豁免來減輕負擔,但新規下這些新增費用一律不能被減免。這意味著一些原本寄希望於「減免費用」的申請人,可能會面臨不得不暫緩申請,甚至放棄申請的尷尬處境。除此之外,移民局還進一步明確了一個申請是否「算作有效提交」的判斷標準: 這些細節看似繁瑣,但對於一些需要趕最後期限的申請人來說,卻可能是成敗的關鍵。 為什麼政府要這麼做?支持新規的人會認為,移民局收取更多的費用,有助於減少財政赤字,提升移民系統的運作效率。畢竟,USCIS 是一個依賴費用來維持日常運轉的機構,而非主要靠聯邦預算。近年來,由於申請數量大幅上升,移民局的工作積壓嚴重,加上之前疫情帶來的影響,移民系統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提高費用、減少減免,也被認為是緩解財政壓力的手段。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很多移民家庭其實並不富裕,他們為身份的調整、子女的未來,已經承擔了巨大的經濟和心理壓力。如果再不斷提高費用、削減減免通道,這無疑會加劇他們的負擔,甚至可能讓一些人陷入「身份不穩—無法工作—收入減少—更無法負擔申請費用」的惡性循環。 對普通申請人的影響 從實際角度來看,受影響最大的是以下幾類人群: 在這點上,移民律師的作用就更加凸顯。律師不僅能幫助申請人提前規劃申請時間,還能提醒他們在費用政策更新時,及時準備好正確的金額和付款方式,避免因為「差了幾十塊錢」而導致整個申請被拒。 這項新規的出台,雖然在法律層面上有其邏輯,但在實際生活中,的確會給很多弱勢群體帶來衝擊。移民本就是一條艱辛的路,不論是技術人才、投資移民,還是避難者,他們在來到美國的過程中都已經經歷了重重困難。如果在身份合法化的最後階段,還要被不斷增加的費用攔在門外,多少讓人覺得政策缺乏人情味。 不過,政策就是政策。既然已經實施,大家就要學會如何在新的規則下保護自己。比如: 移民局的這次費用新規,體現了政府在「財政」和「公平」之間的平衡嘗試。一方面,政府希望通過增加費用來維持移民系統的運行;另一方面,也可能無意間加劇了普通移民家庭的經濟負擔。對於廣大申請人來說,理解新規的細節,提前做好規劃,才是應對之道。 如果您或者您的家人正準備提交移民申請,但對新的費用規定有疑問,歡迎隨時聯繫華明勝律師事務所。我們在處理各類移民案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以幫助您解讀最新政策,避免因為費用或程序上的疏忽而影響整個申請進程。

  • 關於親屬移民的移民局新政

    關於親屬移民的移民局新政

    提到“親屬移民”,很多人可能第一反應是:“只要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人提交I-130表格,證明親屬關係就行了。”確實,理論上講,家庭移民一直是美國最基礎、最常見的移民通道之一。尤其是華人家庭中,父母為子女申請、夫妻團聚、兄弟姐妹移民等情況並不少見。但您可能不知道,這條路其實一點也不簡單。隨著移民形勢的不斷變化,移民局對家庭類移民的審核也越來越嚴格。2025年8月,美國移民局(USCIS)發布了最新的政策更新,專門針對I-130家庭移民申請流程進行了梳理和加強。這次政策更新不是新增法律,而是將分散在各處的規則整合到了《移民政策手冊》第6卷第B部分(Volume 6, Part B)中,對申請資格、材料要求、面談安排、申請交叉處理、拒案及上庭風險等環節進行了系統說明。換句話說,移民局是要把“流程透明化”,但在這個“更清晰”的背後,申請人所要面對的挑戰和門檻也更加嚴苛了。 首先,這次政策再次強調了一個關鍵點:親屬關係必須是真實、合法且可驗證的。別看有的人想着“掛名結婚”、“關係造假”,移民局的審查機制比您想象中要嚴得多。不僅會查結婚證、出生證明,還可能深入調查您們是否共同生活過、有沒有真實的經濟往來、親情互動等。有時候,移民局還會要求您提供社交媒體聊天記錄、共同帳單甚至租房合約。更嚴重的是,如果查出是虛假陳述或欺詐,不僅申請被拒,還可能被列入移民黑名單。 其次,新的政策進一步明確了:移民局有權在審核過程中決定是否安排面談。以前很多I-130是不需要面談的,尤其是直系親屬類(如美國公民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申請)。但現在,移民局可能根據風險評估或者懷疑材料真實性等因素,主動要求申請人和受益人到場面試。如果您被叫去面談,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認真準備,不然一個回答不一致就可能被懷疑關係不真實。 此外,新政也談到了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風險——I-130的批准並不等於您就有合法身份。很多人誤以為只要I-130通過,自己就“安全了”。其實不然。根據《移民與國籍法》第204條(INA §204),I-130只是一個移民申請,並不賦予受益人任何合法身份或在美停留的權利。如果受益人本身已經“黑了”——比如逾期滯留、非法工作、沒有身份等,移民局還是可以發出上庭通知(NTA),將其送上移民法庭,甚至啟動遞解程序。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移民局允許在特定情況下將I-130直接遞交到海外的美國駐外領事館。比如申請人是美軍人員,或是政府外交人員,在海外長期駐紮等情況。新政策對此類特殊情形的處理也進行了明確說明,為一些特殊人群提供了更靈活的途徑。除了以上大方向的調整,移民局這次還對以下幾個關鍵環節進行了政策細化: 這一系列細節的明確,意味著移民局在未來的審核中將更加嚴格、程序化,不留“灰色地帶”。這雖然有助於提升系統的公正性,但對申請人而言,也要求更高的準備度和專業支持。從我們律師事務所過去的經驗來看,很多申請人往往是在準備材料階段就“踩坑”了。比如,沒理解家庭關係的法律定義,提交了錯誤的親屬證明;又或是沒有說明受益人的移民背景,結果因為之前的簽證違規被拒。更常見的是,遞交申請時沒有全面考慮後續的簽證類別轉換或身份調整,結果被困在中間狀態,進退兩難。現在,美國整體的移民氛圍仍處於比較敏感的階段。一方面,政府在強調“家庭團聚”這個移民政策的核心價值,另一方面又要兼顧國家安全、防止濫用。因此,無論您是剛準備遞交I-130,還是已經處於等待階段,這份新政都與您息息相關。如果您已經提交了申請,不用太擔心,新政也適用於“正在處理中的申請”,您可能會收到補充材料通知(RFE)或面談安排。關鍵是,及時應對,不要錯過移民局發出的任何信件或指示。如果您正在考慮申請,也請務必從一開始就按規矩來,準備充分,必要時尋求專業律師協助。總而言之,這次移民局發布的政策提醒我們,親屬移民雖然聽起來是“最溫情”的路徑,但背後卻需要最嚴謹的準備。它不僅關乎親情的連接,更關乎法律制度的完整和公正。如果您有任何關於I-130或家庭團聚移民的問題,歡迎隨時聯繫WarmuthLaw。我們擁有豐富的家庭移民實戰經驗,能為您的申請保駕護航,讓親情不被誤解、讓團聚不被耽誤。

  • 移民局改規則!CSPA 年齡計算全新標準,21 歲門檻下的家庭要抓緊時間

    移民局改規則!CSPA 年齡計算全新標準,21 歲門檻下的家庭要抓緊時間

    在美國移民的世界裡,有一個讓許多父母夜不能寐的數字——21。對於很多通過家庭團聚、僱主擔保或抽籤移民的申請人來說,如果孩子在拿到綠卡之前滿 21 歲,就可能「自動掉隊」,無法再作為家屬一起獲得身份。這種情況在移民圈有個特別的說法,叫做「超齡」(Age Out)。為了幫一些孩子避免被排除在外,美國國會在 2002 年通過了《兒童身份保護法》(Child Status Protection Act,簡稱 CSPA)。它的目的很簡單:在某些條件下,允許孩子的「移民年齡」凍結在 21 歲以下,即便真實年齡已經超過。對於那些在綠卡排期中等待多年、眼看孩子生日逼近的家庭來說,CSPA 就像一根救命稻草。然而,就在 2025 年 8 月 1 日,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發布了一則新規,將在 8 月 15 日起正式實施。這次的變化,看似只是一個計算規則的調整,卻足以影響成千上萬正在等待排期的移民家庭。 背景回顧:CSPA 如何「凍結」孩子年齡? 根據《移民與國籍法》(INA)第 203(h) 條,孩子的「移民年齡」計算公式是: 移民年齡 = I-130(或 I-140)獲批時的真實年齡 − 該申請等待批准的時間。 但這裡有一個前提條件:這個年齡的計算起點,要從簽證名額「可用」那一刻算起,並且必須在一年內提交身份調整申請(I-485)或移民簽證申請。 在過去,USCIS 和國務院對「簽證可用」的標準並不完全一致。國務院在每月的簽證公告(Visa Bulletin)裡,會同時發布兩個日期表: 2023 年 2 月 14 日,USCIS 採取了一個做法:如果您在美國境內申請身份調整,有機會用 Dates for Filing 來計算 CSPA 年齡;而在海外走領館程序的申請人,則必須用 Final Action Dates。這種差異讓很多境內申請人比境外申請人多了幾個月甚至一年的緩衝期。 新規重點:全部用…

  • 2025年9月的綠卡排期狀況

    2025年9月的綠卡排期狀況

    本文將帶大家了解2025年9月的綠卡排期狀況。 1) 親屬移民綠卡排期對於中國大陸出生的申請人來說:F2-A類別表A暫無變化;表B則前進了61日,目前為2025年6月1日。F1,F2-B,F3,以及F4類別皆無變化。 2)職業移民綠卡排期請參見下圖移民局官網截圖,對於在中國大陸出生的申請者來說:本月職業移民停滯不前,EB-1,EB-2,EB-3,EB-4以及EB-5類別表A表B皆暫無變化。

  • 赴美旅遊還要交押金?這一政策背後的信號,您看懂了嗎?

    赴美旅遊還要交押金?這一政策背後的信號,您看懂了嗎?

    近日,關於「美國旅遊簽證要繳納押金」的新聞在華人社群裡炸開了鍋。一時間,微信群、公眾號、朋友圈各種轉發和討論,有人擔心以後再也不能說走就走地去美國旅遊了,有人吐槽美國對發展中國家越來越不友好,還有人忙著在準備簽證前查查自己是不是「押金國家」的目標群體。那麼,這個押金政策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真的所有人都要交押金?有沒有辦法避免?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其實,「押金簽證」(Visa Bond Pilot Program)這個事兒,並不是突然冒出來的新規定。早在2020年川普政府時期,國土安全部(DHS)就推出了一項為期六個月的試點計劃,對部分「簽證超期逗留率」較高國家的B-1/B-2簽證申請人,要求繳納高達$5000至$15,000不等的押金。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遊客簽證濫用——也就是那種拿著旅遊簽證入境,結果長期滯留、不歸國的人。 根據當時的《聯邦公報》(85 FR 74861, Nov. 24, 2020),押金政策只適用於某些「超期滯留率超過10%」的國家,並且只針對那些被領事館認為「有移民傾向」但又勉強批准的簽證申請人。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並不是一個普遍適用的強制性政策,而是「個案式」的選擇性實施。拜登上任後,這項政策曾被暫停。但近日國土安全部重新提起相關法規,並在一份2025年的最新評估中提到可能「恢復或擴大該政策的適用範圍」,這才引起了廣泛關注。 那麼,這項押金政策目前是否已經恢復了?根據我們華明勝律師事務所整理的最新信息,截至目前,美國國務院(DOS)與國土安全部尚未明確宣布重新全面恢復該政策。也就是說,這依然只是「被討論、被重新評估」的階段,還沒有進入實際執行。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加建議大家在今後的簽證申請中保持高度關注,尤其是來自曾經被列入試點國家名單的朋友,比如中國、印度、菲律賓、越南、奈及利亞等國家的部分申請人。 那如果將來真的恢復押金政策,會有哪些實際影響呢?從申請人角度講,最直接的就是成本增加——動輒五千到一萬五千美元的押金,誰說交就交得起?這對於普通遊客來說無疑是沉重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這種「押金機制」無形中傳遞出一種「不信任」的信號:您來旅遊,但我先默認您可能不會按時回國。 此外,還有程序上的不確定性。雖然移民局曾經規定押金可在簽證期滿按時離境後退還,但退款過程是否順暢、時間有多長、是否收手續費等等,很多都沒有明確的細節披露。這些不確定性,對於有計劃赴美探親、旅遊的人來說,都會造成心理負擔。 從法律層面看,根據《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第214(b)條,美國領事官員有權在面簽過程中判斷申請人是否「具有非移民身份的真實意圖」,也就是說,只要簽證官懷疑您「有移民傾向」,哪怕您材料再齊全,也有可能拒簽。而一旦押金政策被全面實施,可能會變相成為一些簽證官「保守審批」的藉口。尤其對華人申請人來說,如果被歸類為「高風險申請人」,可能就不得不面臨交押金的局面。 所以我們建議,如果您近期有赴美旅遊、探親、短期商務等B類簽證的計劃,請務必提早規劃,盡可能提供充足的資產證明、國內約束力文件(比如在職證明、房產、家庭關係等),以此降低被歸入「高風險類別」的可能。同時也要密切關注美國國務院和移民局(USCIS)的政策更新。如需協助評估個人情況或準備材料,我們華明勝律師事務所的簽證與移民業務團隊經驗豐富,隨時為您提供專業服務與建議。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押金簽證政策並非美國首創,像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等國家也早有類似機制。但這類政策實施的公平性、有效性一直飽受爭議。從國際關係角度看,如果這種政策成為「常態化」,將不利於國家間的友好交流,也可能影響旅遊、教育與商業等多個領域的正常往來。 回到現實,我們理解移民局想要減少簽證濫用的初衷,但一刀切式地增加申請負擔,真的能解決問題嗎?與其提高門檻,不如優化現有審查機制,加強入境監管,才更有助於實現政策平衡。 總而言之,雖然「美國旅遊簽證要繳押金」的消息目前還未正式成為普遍適用政策,但它釋放的信號不容忽視。對於所有計劃赴美的申請人來說,未來的簽證之路可能不再輕鬆。我們建議有計劃的朋友盡早行動,在政策「變臉」前完成簽證申請,也歡迎大家關注華明勝律師事務所的公眾號,我們會第一時間為大家追蹤最新的政策動向和實務應對方案,為您的簽證之路保駕護航。

  • 川普要取消 H-1B 抽籤?真相、影響與應對策略

    川普要取消 H-1B 抽籤?真相、影響與應對策略

    如果您最近刷到了「川普要取消 H-1B 抽籤」這樣的新聞標題,先別急著嚇一跳,也別馬上開始規劃 B 計畫,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條消息背後的故事,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對您有影響,又該怎麼從中看出一些移民政策走向的端倪。 故事還得從一個不算太遙遠的時間點說起——2004 年。那一年,美國將 H-1B 的配額固定在每年 85,000 個(其中 65,000 為普通配額,20,000 為擁有美國碩士及以上學歷者的「高級學位豁免」)。由於申請人數年年暴漲,從 2014 年開始,H-1B 的申請就正式進入「抽籤時代」。也就是說,即便您背景優秀、公司願意出錢支持、材料完美無瑕,也可能因為簽證名額用盡而與美國工作機會擦肩而過。 到了 2020 年,川普政府在任期內已經多次嘗試對 H-1B 制度動刀,不僅提出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收緊職位定義等方案,還曾計畫取消「抽籤」機制,改用基於工資高低排序的方式發放 H-1B 簽證。這項政策一度被寫入《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但隨後被拜登政府叫停,理由是行政流程瑕疵和公平性疑慮。 而就在之前的一場競選集會上,川普再度放話說:「如果我再次當選總統,將徹底取消 H-1B 抽籤制度,讓最優秀的人才優先獲得簽證,而不是靠運氣。」這話乍聽起來似乎有幾分道理——畢竟用「工資高低」作為優先標準,聽上去更「公平」,也更「市場化」。但事情真的是這麼簡單嗎? 目前的法規依據是《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INA)第 214 條,美國勞工部和國土安全部有權設立非移民工作簽證(如 H-1B)的相關配額和資格標準。川普提出的改革,雖可透過行政命令推動,但任何結構性改變都極可能面臨法院挑戰,尤其在抽籤制度已運行十餘年的情況下,涉及行政慣例、程序正義與利益受損群體的反對聲音。 技術上,把「抽籤」換成「工資排序」,意味著需要對所有提交的 LCA(Labor Condition Application)與 I-129 申請做系統性審核。這會顯著增加審批時間與操作複雜度,是否真能提升效率,尚未可知。而從公平角度來看,高薪職位多集中在大公司或熱門城市,對中小企業與新創公司的引才反而可能造成打擊。 數據顯示,H-1B 抽籤的「隨機性」雖讓人又愛又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申請人的多樣性與公平性。2023 財年,USCIS 共收到超過 75 萬份 H-1B 申請,中籤率不足 20%。不少業界人士擔心,一旦改為「工資優先」,可能使理工、計算機、生物科技等專業的中籤比例增加,削弱文科類與小眾領域專業人士的機會。 作為在美華人或計劃赴美發展的技術人才,確實需要密切關注政策風向。但要明白,許多競選言論具有「情緒導向」與「試探水溫」的意味,不代表政策即將落地。以川普目前的身份而言,他並不掌握國土安全部或移民局的操作權,其言論更多是一種「政治主張」,真正落地還需經過行政審批、政策制定乃至司法審查等多重關卡。 因此,如果您正在考慮 2026 財年…

  • 2025年8月的綠卡排期狀況

    2025年8月的綠卡排期狀況

    本文將帶大家了解2025年8月的綠卡排期狀況。 1) 親屬移民綠卡排期對於中國大陸出生的申請人來說:F1類別表A及表B皆暫無變化。F2-A類別表A暫無變化;表B則前進了31日,目前為2025年4月1日。F2-B、F3類別表A及表B皆暫無變化。F4類別的表A暫無變化;表B前進了115日,目前為2009年1月1日。 2)職業移民綠卡排期請參見下圖移民局官網截圖,對於在中國大陸出生的申請者來說:EB-1、EB-2、EB-3、EB-4類別表A表B皆暫無變化。EB-5類別的表A前進了685日,目前為2015年12月8日;表B則暫無變化。

  • TPS取消,33萬家庭何去何從?

    TPS取消,33萬家庭何去何從?

    說起「TPS」(Temporary Protected Status,臨時保護身份),可能很多人都只是在移民新聞中聽說過。但對無數在美生活多年的移民家庭來說,這四個字母背後,是他們每天能否安心生活、合法工作甚至維持家庭團聚的全部保障。 就在上週,特朗普政府再度掀起波瀾,宣布終止多個國家的 TPS 身份保護資格,包括委內瑞拉、海地、尼加拉瓜和蘇丹等。這項政策預計將影響超過 33 萬人,其中不少人已在美國扎根多年,有的甚至在這裡組建家庭、撫養子女,如今卻突然面臨「被迫離境」的局面。 要理解這個決定的影響,我們先來回顧一下 TPS 制度的由來。TPS 起源於 1990 年的《移民法案》第 244 節(8 U.S.C. §1254a),最初是為了應對一些國家突發的戰爭、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事件,讓當時已在美國的該國公民可以暫時獲得合法身份與工作許可。換句話說,它本身就是一個「人道主義」救濟機制。 然而,TPS 一旦獲得,就成了雙刃劍。一方面,這個身份每 18 個月需要政府續簽一次,極具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由於不屬於移民身份,TPS 本身不能自動轉綠卡、轉成其他簽證類別。這也就意味著,一旦「臨時保護」終止,這些持有者就面臨立刻失去工作許可、甚至被驅逐的風險。 這一點在 2025 年的這波政策調整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發布的公告,從 2025 年 7 月開始,委內瑞拉、尼加拉瓜等國將不再享有 TPS 保護,原持有者需要在生效日後 180 天內離境或調整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政策還伴隨著大規模執法計畫的公佈。國土安全部表示,將通過 ICE 啟動「優先執行」機制,對那些沒有身份、或身份已過期的 TPS 原持有者展開重點審查。我們不得不問:這些在美國生活 10 年、15 年甚至更久的人們,他們真的還能說走就走嗎?很多人有孩子在美國出生(即美籍),家人分佈在不同州,有的甚至是社區裡的教師、護士、消防員。他們的存在早已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是家庭倫理與社會穩定的問題。 川普政府給出的理由是:「原來導致 TPS 設立的緊急狀況已不復存在」。但現實卻並非如此簡單。例如委內瑞拉目前的經濟通脹率仍高達 700%,民眾生活物資短缺、電力中斷頻發,聯合國人權專員辦公室 2024 年底才剛剛發布報告稱當地「仍處於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狀態」。在這種背景下終止保護,是否有違人道主義初衷? 很多人問:我還能留下來嗎?有沒有補救辦法?我們必須如實告知:根據現行法律,一旦 TPS 失效,除非能找到其他身份管道(例如婚姻綠卡、庇護、U 簽證、DACA 等),否則就屬於「無身份滯留」,將面臨被驅逐出境風險。 不過,仍有法律空間可以爭取。根據 2020…

  • 收到NOID不是世界末日!新政策幫你扳回一城!

    收到NOID不是世界末日!新政策幫你扳回一城!

    在辦理美國移民申請的過程中,申請人最怕的事情莫過於收到一封措辭嚴厲的通知信,比如 NOID(意圖拒絕通知)、RFE(補件通知)、或者 NOIR(意圖撤銷通知)。而這些通知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一類極具殺傷力的資訊,那就是所謂的「貶損性資訊」(derogatory information)。 2025年6月12日,美國移民局(USCIS)更新了《政策手冊》(USCIS Policy Manual),正式發布關於這類「貶損性資訊」披露的新政策指導。對於申請人和移民律師來說,這一政策不僅涉及程序正義,更關係到能否有機會及時回應與自證清白。因此,我們華明勝律師事務所今天就來為大家詳細解讀這項政策更新意味著什麼,以及申請人如何在未來的移民申請中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解釋一下什麼是「貶損性資訊」。在移民法語境下,它是指對申請人不利、可能導致移民申請被拒或移民身份被撤銷的資訊。這些資訊的來源可能包括但不限於: 美國執法機構的內部調查紀錄第三方舉報或舉報信出入境紀錄中的異常移民局自行調查獲得的資訊其他政府機關之間的資訊共享 以前,申請人往往會因為自己並不知曉某些「隱藏資訊」而被拒簽,甚至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錯」在哪裡。這種「暗箱操作」的做法一直飽受申請人和律師群體的質疑和批評。 而這次的政策更新,正是針對這一問題作出了制度性的回應。根據 USCIS 在 2025 年 6 月 12 日公布的官方政策更新: 首先,如果移民局打算基於某條申請人並不知曉的貶損性資訊作出不利決定(比如拒絕申請或撤銷身份),一般情況下必須在 NOID、RFE 或 NOIR 中詳細說明該資訊內容,並給予申請人充分的回應機會。也就是說,申請人將不再面臨「莫名其妙被拒簽」的情況。 其次,USCIS 也明確了一些特殊情形下不予披露的例外情況。例如某些資訊屬於機密(classified)、敏感(sensitive)、特權保護(privileged)或受其他法律法規限制的情況。在這些例外情況下,移民局可能不會將全部資訊公開,但是否構成例外需要依據法律作出具體判斷,並不能隨意適用。 這項政策的即時生效範圍也非常廣泛。所有在 6 月 12 日當天或之後提交的申請都自動適用此項政策。同時,那些在該日期前已提交但仍處於審理中的案件,也會受到這一政策的保護。這意味著即便是您已經提交了 I-485、I-539、I-765、I-140 或 I-130 等移民申請,如果 USCIS 想要基於您不知情的資訊作出不利決定,也必須依照新規執行。 從我們律師實務操作的角度來看,這項政策雖不能徹底杜絕移民局作出錯誤決定的可能,但它至少在程序上保障了申請人「知情權」和「申辯權」。尤其是對於那些來自高審查風險國家的申請人、身份複雜或有歷史移民紀錄者、或被誤列入調查名單的人群而言,這項制度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防火牆」。 當然,這一政策的出台,也對我們律師的業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來的案件處理中,我們不僅要更加仔細地審核客戶過往的出入境紀錄、社會安全號使用紀錄、雇主資訊等,也要為客戶準備一旦收到「不利資訊」的應對策略,比如如何撰寫回應信、如何請求資訊公開、是否適合申請 FOIA(資訊自由法)等。 我們也特別提醒大家,雖然現在移民局承諾會在大多數情況下披露不利資訊,但這並不意味著移民局不會繼續使用「秘密資訊」作為證據來源。在司法實踐中,我們確實遇到過移民局依據匿名舉報或其他未披露線索作出決定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申請人可能仍需透過行政上訴或聯邦訴訟來尋求救濟。 法律依據方面,這次的政策更新主要依據美國《行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中關於正當程序(Due Process)的基本原則,以及《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中的實質性審查要求。 最後,我們華明勝律師事務所想提醒廣大申請人:透明並不意味著無風險,程序正義也不能取代實質判斷。但在面對不利決定時,程序正義是一道關鍵的防線。如果您或您的親人收到任何形式的 NOID、RFE 或 NOIR,請務必第一時間聯繫專業律師。我們將協助您全面了解案情,提交有力回應,最大限度地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如果您對這項政策有任何疑問,或希望了解您的案件是否可能涉及貶損性資訊,歡迎隨時聯繫我們的法律團隊。我們致力於用專業與經驗,為每一位客戶保駕護航。

  • 華明勝律師事務所出席第十三屆美國華裔民選官員協會晚宴

    華明勝律師事務所出席第十三屆美國華裔民選官員協會晚宴

    2025年6月13日,華明勝律師事務所在CEO Scott Warmuth的帶領下,出席了第十三屆美國華裔民選官員協會(CEO)晚宴,並與來自各領域的傑出人士交流會晤。 華明勝律師事務所深耕華人社區,服務歷史已超過40年。我們將秉持一貫的專業精神與真誠態度,持續為華人社區提供高品質的法律服務,與社區攜手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 2025年7月的綠卡排期狀況

    2025年7月的綠卡排期狀況

    本文將帶大家了解2025年7月的綠卡排期狀況。1)親屬移民綠卡排期對於中國大陸出生的申請人來說:F1類別 表A前進了37日,目前為2016年7月15日;表B暫無變化。F2-A類別 表A前進了243日,目前為2022年9月1日;表B則前進了28日,目前為2025年3月1日。F2-B類別 表A前進了23日,目前為2016年10月15日;表B暫無變化。F3類別 表A前進了40日,目前為2011年8月1日;表B暫無變化。F4類別 表A暫無變化;表B前進了99日,目前為2008年9月8日。期將退回領館,重新安排恐影響行程。 2)職業移民綠卡排期 請參見下圖移民局官網截圖,對於在中國大陸出生的申請者來說: EB-5類別 的審批日期及遞件日期較上月相比,皆無變化。 EB-1類別 表A前進了7日,目前為2022年11月15日;表B暫無變化。 EB-2類別 表A前進了14日,目前為2020年12月15日;表B暫無變化。 EB-3類別 表A前進了9日,目前為2020年12月1日;表B也暫無變化。 EB-4非技術勞工 表A前進了30日,目前為2017年5月1日,表B暫無變化。

  • 美簽最新規定大整理!兒童面談、DS-160變動、川普總統令一次看懂

    美簽最新規定大整理!兒童面談、DS-160變動、川普總統令一次看懂

    最近幾週,有關美國簽證的更新接二連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無論是準備赴美留學的學生、計劃回國探親再返回美國的工作人士,還是正在等待護照回執的申請人,幾乎都被這些新政策牽動了神經。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好好捋一捋近期幾個與美簽相關的重要更新:從兒童面簽新規、簽證文件領取流程變化,到「總統公告」限制簽發、DS-160編號政策收緊等。這些看似細節的變動,其實背後都指向一個關鍵詞:更嚴格的審查與管理。 最受矚目的,是川普總統於2025年6月9日凌晨簽發的《暫停向可能威脅國家安全外國人簽發簽證的總統公告》。為防止恐怖主義及其他國安威脅,美國將暫停或限制向特定國家的申請人簽發簽證。雖未全面公布國家名單,但類比川普時期的「穆斯林禁令」,大多與高風險政治或宗教衝突地區相關。 公告生效後,簽證中心不會直接拒簽,而是採「可遞交但無法批准」處理:申請人可遞交材料,甚至參加面談,但可能因身份或敏感背景遭遇技術性擱置甚至拒絕入境。 另一項重大變動,是自2025年6月10日起,中國大陸地區14歲以下未成年人申請非移民簽證將不再享有免面談政策。即便只是短期探親或旅遊,孩子也須本人到場,並由至少一位家長陪同(建議兩位)。面談當天需攜帶孩子出生證明、戶口本(如適用)、父母護照與結婚證等原件。 第三項重要更新,是自2025年6月4日起,在北京、上海、廣州領取簽證文件需提前預約時間並出示二維碼,遲到15分鐘以上即視為爽約,需重新預約。且自通知發出起,護照僅保留15天,逾期將退回領館,重新安排恐影響行程。 此外,自2025年5月1日起,美國國務院要求簽證申請人面談時的DS-160編號必須與實際遞交材料一致,否則將無法參加面談。若繳費已逾365天仍未預約,必須於5月31日前完成DS-160表格更換,否則需重新繳費。 這波更新雖屬流程性調整,卻反映出一項核心趨勢:更注重資料準確性、流程一致性與邏輯核查。若您由中介協助辦理,更要留意表格是否更新正確,以免因「小錯」誤事。 根據華明勝律師事務所近期處理案例,常見錯誤包括:家長填錯護照號碼、忘記更新DS-160表格、誤以為簽證狀態不影響護照領取等等。這些「看似無傷大雅」的問題,在新規下可能成為拒簽原因。 因此我們建議:若您計劃暑假出行、秋季入學或更換工作簽證,請提前2~4週確認政策與文件一致性。特別在6月9日總統令生效後,請務必查詢是否受限國家之一。 若您是家長代辦,請勿再相信舊版「免面談」說法,務必查詢領館官網或諮詢專業律師,並準備齊全原件資料。若已收到領件通知,請即刻預約並準時取件,避免延誤。 最後提醒大家,美簽流程不只是「交張表格」這麼簡單,每一步都關乎系統聯動與身份審查。提前準備、謹慎核對,就是對您自己時間與行程的負責。 如在簽證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歡迎第一時間聯繫華明勝律師事務所,我們將以專業與經驗為您提供協助。

  • 留學生也可能一夜被驅逐?這些風險你必須知道!

    留學生也可能一夜被驅逐?這些風險你必須知道!

    在美國讀書,曾經被無數國際學生視為人生躍遷的金鑰匙。但隨著政治風向不斷變化,特別是川普政府近年來對移民政策的強硬態度,這扇門的門檻正變得越來越高。 還記得2020年疫情初期那場轟動全國的「國際學生驅逐風波」嗎?當時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一紙公告,要求所有持F-1簽證的國際學生必須修讀面授課程,否則將被吊銷簽證、強制離境。各大高校群起反對,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甚至聯名起訴聯邦政府,最終迫使川普政府撤回該項政策。那次事件雖然告一段落,但卻讓全球留學生第一次真實體會到:即使在最頂尖的大學裡,外國身份也可能在一夜之間變成風險。 這只是開始。就在最近,川普政府試圖再次對國際學生群體施加限制:暫停新的F1學生簽證面談、擴大社交媒體審查,甚至宣布要取消國際留學生的簽證。哈佛大學率先站出來反擊,成功獲得法官延長對川普政府限制措施的禁令,有效阻止了政府終止外籍學生入學的企圖。 據估計,自今年3月以來,已有超過4700名國際學生受到政策影響,被吊銷簽證或終止合法身份,部分學生甚至被關押調查。就在兩週前,全國範圍的學生組織贏得一項聯邦禁令,阻止政府任意終止學生身份。同時,國務院也宣布將「積極追查」中國學者群體,理由是國家安全考量。 法律上,這些操作是否合法合規?值得一提的是,政府此次行動使用了FBI主導的NCIC(國家犯罪信息中心)資料庫篩查130多萬名國際學生的紀錄,由僅20名工作人員操作,篩出6400個疑似案例。許多學生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現自己的SEVIS(學生與交流訪問者信息系統)紀錄已被終止。 問題在於,NCIC本身並非為移民用途設立,其數據主要依賴州和地方政府的上報,往往不具備終審效力。這樣的操作方式不僅違反程序正義(Due Process),更可能對無辜學生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司法部律師Elizabeth D. Kurlan在4月的聽證會上承認,僅憑NCIC結果終止身份是不合理的,ICE已暫停該項措施並承諾將恢復被錯誤終止的學生身份。 與此同時,川普政府還將目標對準參與巴勒斯坦抗議的留學生,並以此為由進行簽證吊銷或拘押。例如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Mahmoud Khalil和塔夫茨大學的Rümeysa Öztürk,前者至今仍被關押,後者雖已獲釋,但案件仍在進行中。國務卿Marco Rubio在新聞發布會上甚至宣稱:「每次我發現這些極端分子,我就撤銷他們的簽證。」 儘管如此,美國司法系統尚在發揮作用。例如,喬治城大學學者Badar Khan Suri成功以《第一修正案》捍衛言論自由權利而被法院裁定釋放。 但即便如此,風險仍未解除。目前的臨時性禁令只能阻止進一步的拘押和身份終止,簽證吊銷仍可能繼續。專家指出,行政部門很可能會上訴,而針對中國學生的審查也不在此次禁令保護範圍內。 我們建議所有國際學生務必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確保I-20狀態有效,及時註冊課程,不參與非法就業。其次,在社交媒體上避免涉及極端、敏感或激進內容。再次,如收到ICE、學校、海關等機構通知,需立即聯繫移民律師,切勿自行處理。 如果身份被終止,仍可依據8 CFR §214.1(c)(5)提出恢復申請(Reinstatement),或考慮轉換身份、申請庇護、TPS等路徑。歸根究底,這場政治風暴背後,不僅是對國際學生群體的管控升級,也是整個移民政策收緊的縮影。而在法律面前,沉默只會加劇不公,合法維權才是我們最強的武器。 如您或您的親友正面臨F-1身份問題、簽證被撤銷、收到政府信函或調查通知,請立即聯繫華明勝律師事務所,我們將用最專業的力量,幫您在動盪中穩住陣腳,守住在美留學的合法之路。

  • ICE再破假結婚詐騙案!當心一步錯,終身不得入境美國

    ICE再破假結婚詐騙案!當心一步錯,終身不得入境美國

    就在今年 4 月,美國移民局(USCIS)聯合 ICE(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搗毀了一個全國性假結婚移民詐騙網絡,10 人被行政逮捕,另有多人被起訴,調查仍在持續中。 這起案件震動移民界,不僅因為涉案人數多、範圍廣,更因為操作方式「專業化」程度極高,完全超出了普通人對「假結婚」的想像。 調查顯示,從 2022 年開始,HSI 馬里蘭州反欺詐特別行動小組(Document and Benefit Fraud / El Dorado Task Force)就與 USCIS 密切合作,暗中調查多個可疑婚姻申請。調查結果發現,紐約市的 Ella Zuran、Tatiana Sigal 和 Alexandra Tkach 三人是組織者,她們以每對數千美元的價格安排美國公民與外國人假結婚,並提供全套「客製化服務」:從健康證明造假,到虛假的共同居住證據,甚至代寫「婚姻陳述信」。 在新澤西州 Sicklerville,Shawnta Hopper 也被大陪審團起訴。她的任務是「招募」女性參與婚姻詐騙,受害女性主要來自巴爾的摩等低收入社區,而她本人則從中收取「中介費」。 聯邦移民局新聞發言人 Matthew Tragesser 對此案表示:「有的婚姻來自天堂,有的婚姻純屬捏造。我們聯合 ICE 搗毀了一個婚姻造假團夥,那些以為娶個妻子就能變成美國公民的人,今天已經戴上了手銬。」 這並不是一起孤立事件。近年來,USCIS 不斷加強打擊移民欺詐的力度。尤其是在拜登政府任期中後期以及川普政府再度上台後,移民案件的誠信審查進入前所未有的嚴苛階段。假結婚,一直是執法機構重點打擊的對象。 根據《移民與國籍法》第 275(c) 條(INA 275(c)),任何人若因協助或參與婚姻欺詐以獲取移民福利而被定罪,最高可處 5 年監禁和 25 萬美元罰款。更嚴重的是,這類記錄將導致終身不可入境美國(permanent inadmissibility),無論以後如何結婚、投資、學習,移民之路將永遠關閉。 在美國移民圈流傳著一句玩笑話:「結婚是最快的綠卡捷徑。」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句「玩笑」如果當真了,代價可能是牢獄之災和一生被拒入境的記錄。但在法律層面,「假結婚」不僅看形式,更重動機和證據。您是否真的與配偶生活?是否共同承擔經濟?是否能提供真實照片、郵件、帳單、旅行記錄?移民局透過多年經驗積累,早已建立起一整套分析體系。一旦懷疑,便會安排面談交叉審查,甚至暗中走訪。 更值得一提的是:牽涉其中的中介、介紹人、證人、醫生、律師,都會被追責。我們處理過一起案件,一位申請人的婚姻最終被判定為欺詐,申請雖然沒有被批准,但連帶幫助準備文件的「不專業律師」也被移民局起訴吊銷執照。 當然,也不是所有意圖「快速移民」的人都是有意違法者。有時候是因為對移民系統不熟悉,被誤導、被操控。例如,有人被承諾「婚姻合法、材料都我來做」,交了幾千上萬美元之後被安排了一場根本不存在的「紙面婚姻」;還有人被騙到美國後發現對方根本不願「配合演出」,最終身份申請失敗,自己還要承擔法律後果。 所以說,面對移民問題,最需要的其實不是捷徑,而是專業。 如果您目前正在考慮透過婚姻移民:請務必諮詢專業律師,確保每一份材料都真實、每一個環節都合規。如果您正在進行移民申請,收到移民局要求補件(RFE)、面談通知,或懷疑背景審查異常:也請儘早找專業律師評估材料,爭取主動解釋空間,避免被標籤為「潛在欺詐者」。 我們華明勝律師事務所長期服務加州及全美華人客戶,處理過大量婚姻綠卡、親屬移民、遞解防禦、移民欺詐應對案件。無論您是剛起步的新婚申請者,還是遇到簽證面談難題的老移民,我們都可以為您提供真實、合法、可執行的身份解決方案。 做移民,就像經營婚姻——不走捷徑,不玩套路,走正路,才能走得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