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最近刷到了「川普要取消 H-1B 抽籤」這樣的新聞標題,先別急著嚇一跳,也別馬上開始規劃 B 計畫,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條消息背後的故事,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對您有影響,又該怎麼從中看出一些移民政策走向的端倪。
故事還得從一個不算太遙遠的時間點說起——2004 年。那一年,美國將 H-1B 的配額固定在每年 85,000 個(其中 65,000 為普通配額,20,000 為擁有美國碩士及以上學歷者的「高級學位豁免」)。由於申請人數年年暴漲,從 2014 年開始,H-1B 的申請就正式進入「抽籤時代」。也就是說,即便您背景優秀、公司願意出錢支持、材料完美無瑕,也可能因為簽證名額用盡而與美國工作機會擦肩而過。
到了 2020 年,川普政府在任期內已經多次嘗試對 H-1B 制度動刀,不僅提出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收緊職位定義等方案,還曾計畫取消「抽籤」機制,改用基於工資高低排序的方式發放 H-1B 簽證。這項政策一度被寫入《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但隨後被拜登政府叫停,理由是行政流程瑕疵和公平性疑慮。
而就在之前的一場競選集會上,川普再度放話說:「如果我再次當選總統,將徹底取消 H-1B 抽籤制度,讓最優秀的人才優先獲得簽證,而不是靠運氣。」這話乍聽起來似乎有幾分道理——畢竟用「工資高低」作為優先標準,聽上去更「公平」,也更「市場化」。但事情真的是這麼簡單嗎?
目前的法規依據是《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INA)第 214 條,美國勞工部和國土安全部有權設立非移民工作簽證(如 H-1B)的相關配額和資格標準。川普提出的改革,雖可透過行政命令推動,但任何結構性改變都極可能面臨法院挑戰,尤其在抽籤制度已運行十餘年的情況下,涉及行政慣例、程序正義與利益受損群體的反對聲音。

技術上,把「抽籤」換成「工資排序」,意味著需要對所有提交的 LCA(Labor Condition Application)與 I-129 申請做系統性審核。這會顯著增加審批時間與操作複雜度,是否真能提升效率,尚未可知。而從公平角度來看,高薪職位多集中在大公司或熱門城市,對中小企業與新創公司的引才反而可能造成打擊。
數據顯示,H-1B 抽籤的「隨機性」雖讓人又愛又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申請人的多樣性與公平性。2023 財年,USCIS 共收到超過 75 萬份 H-1B 申請,中籤率不足 20%。不少業界人士擔心,一旦改為「工資優先」,可能使理工、計算機、生物科技等專業的中籤比例增加,削弱文科類與小眾領域專業人士的機會。
作為在美華人或計劃赴美發展的技術人才,確實需要密切關注政策風向。但要明白,許多競選言論具有「情緒導向」與「試探水溫」的意味,不代表政策即將落地。以川普目前的身份而言,他並不掌握國土安全部或移民局的操作權,其言論更多是一種「政治主張」,真正落地還需經過行政審批、政策制定乃至司法審查等多重關卡。
因此,如果您正在考慮 2026 財年 H-1B 申請,仍應按現行制度(抽籤制)準備,不要因不確定的未來而停下努力。法律的滯後性與緩衝期往往給申請人留有時間窗口,也正是律師能發揮專業優勢的地方。
若對抽籤制度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建議盡早開始準備材料,爭取一次中籤。同時,也可考慮多元化身份途徑,例如 L-1 內部調派、O-1 傑出人才,甚至透過學術研究或企業家路徑申請 EB-1A 或 NIW 等移民簽證。
華明勝律師事務所長期關注移民政策變動,擁有豐富的申請經驗與案例分析,能為您量身定制最優簽證策略。不論是在抽籤制度下的文件準備,還是應對未來政策改革的方案部署,我們都能提供專業且清晰的指導。
未來總是充滿不確定,但準備永遠是最穩妥的回應。即便川普取消 H-1B 抽籤制度真的有朝一日成為現實,也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其他出路。重要的是,您需要一個了解政策、懂您需求的專業團隊,在關鍵時刻為您指明方向。
如您有關於 H-1B 或其他工作類簽證的問題,歡迎隨時聯繫華明勝律師事務所。我們不僅關注政策變化,更關注您的職業發展與身份安全。
Leave a Reply